课程一:创意启蒙课程
招生对象 3-5岁孩子;少儿编程创意启蒙课程根据主题情景,借助于专业乐高教具,外形模拟或机械传动,搭建出与主题相符的作品,学习相关百科知识,配合少儿智力发育敏感期,锻炼儿童语言表达、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
机构:童程童美 时间:2021-07-29 16:22:08 点击:82
无论国内外,都有一种共识,即在鼓励孩子学习编程语言的同时,不以培养程序员或工程师维目的。编程教育带给孩子的系统工程思维、逻辑思维和深层思维习惯才是核心。想知道少儿编程培养孩子什么吗,不妨往下看看吧!
少儿编程教育主要是培养青少年和高中以下孩子的编程意识和基本编程技能。目前,主要的教学方法是依靠游戏化平台和自带编程程序的玩具,或两者的结合。
在欧美,“编程从娃娃抓起”已逐渐从一句口号变成许多*的实际政策,并成为日常教学大纲。例如,2014年,英国最新的教育大纲将编程列为5-16岁学生的必修课。爱尔兰、西班牙、丹麦和其他*也将ICT课程的重点转向编程和计算机科学。
在大西洋彼岸,美国已经在编程教育上投资了4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接受这方面的教育。在亚洲,韩国将从2018年开始为中学推出编程课程。
“编程之年”(旨在提高人们对计算机编程意识和)创始人洛蒂•德克斯特(Lottie Dexter)认为,编程知识与阅读、写作和数学一样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国内外,都有一种共识,即在鼓励孩子学习编程语言的同时,不以培养程序员或工程师维目的。编程教育带给孩子的系统工程思维、逻辑思维和深层思维习惯才是核心。
心理学家、育儿专家吉姆·泰勒(Jim Taylor)博士表示,像盖茨和扎克伯格这样的科技巨头之所以能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编程,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如何思考。
此外,编程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注重动手的STEM教育不谋而合。因此,国内资本所青睐的儿童编程教育产品大多与STEM课程挂钩,而编程教育形式主要是利用益智游戏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招生对象 3-5岁孩子;少儿编程创意启蒙课程根据主题情景,借助于专业乐高教具,外形模拟或机械传动,搭建出与主题相符的作品,学习相关百科知识,配合少儿智力发育敏感期,锻炼儿童语言表达、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
招生对象 6-18岁青少年;人工智能编程课程依托达内16年编程教育经验,研发一套系统的少儿编程课程体系,内容涵盖少儿启蒙编程(Scratch)和少儿趣味编程(Python、JavaScript、Java)等,培养编程思维,提高中国孩子的综合能力。
招生对象:6-12岁青少年;智能机器人编程课程根据挑战任务,借助于专业教具,用积木搭建出机器人外观,编程实现机器人的功能,将创意变成实物,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的课程。
招生对象:8-18岁青少年;信息学奥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IP))的竞赛辅导课程,是面向小学四年级及以上的中小学生,主要使用C 语言培训。学员可参加IP比赛。
童程童美是达内教育集团旗下青少儿教育品牌,形成了以创意启蒙课程、人工智能编程、智能机器人编程、信息学奥赛编程等课程体系为核心,集国内外大型**科技赛事、少儿资格认证考试、科技主题的国内外游学、冬夏令营、创客实验室搭建等为一体的少儿教育平台。
教学体系落实创新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在兴趣激发和思维锻炼的同时,传递前沿技术,帮助中国青少年打造迎接未来世界的能力和思维视野。 自2015年成立以来,经过两年多的积累,童程童美砥砺奋进。载誉前行,累计培养上万名编程少年,成功举办各类大型赛事上百场,在少儿编程领域中拔得头筹。
童程童美还受到人民网、新京报、凤凰网等上百家**媒体的争相报道,作为中国少儿编程培训领域的代表品牌,受到美国*广播新闻NBC记者团,中国国际电台CGTN的专门报道。
美国上市公司:佟大为倾情推荐,凝聚美国上市公司16年编程教学经验,专注3-18岁少儿编程教育及服务。
**专家设计课程:童程童美系列课程均由达内创始人、CEO、资深软件设计师韩少云带领达内教学总监设计开发完成
线下线上一体教学:国内第1家线下线上一体的编程教育平台,线下校区遍布40多个城市,目前已有150余家线下校区,线上学习平台覆盖全国。
学编程就是学思维。从小接触编程教育,有助于全面提高孩子的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专注力以及动手能力。
AI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编程作为人类与计算机沟通的工具,世界各国已经将编程教育作为基础学科。
越来越看重孩子的编程能力和创新思维。会编程的孩子不但可以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更有机会直接保送名校。
少儿编程涵盖了数学、物理、空间几何等学科知识,帮助加强孩子数理逻辑、提升学习兴趣和成绩,为升学助力。
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的核心素质包括创造性思维、*性思维、信息处理和沟通技能。这要求基础教育注重培养“更具互动性的人”。今天小编主要给大家分享人工智能对学校教育带来哪些挑战,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从学习知识到培养能力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项目部主任理查德·艾尔默(Richard Aylmer)教授在现场表示,目前的学习侧重于信息积累和算法培训,随着信息量的不断扩大,学生的信息记忆压力越来越大,学习过程中的失败感也越来越强。未来的学习应该是学习能力的学习,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问并解决问题。
5岁时脑细胞的数量是13岁时的两倍,这并不意味着人们长大后会变得愚蠢,而是意味着参与和行动后神经元的数量会重组,受刺激的大脑会变得更强。你经历和行动的越多,大脑就会变得越强。
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
“人工智能时代”网络就是学校,终端是教室,全能的是教师,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等教育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生动、个性化的教育,这也意味着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人员和固定内容的学校教育正在演变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员和任何内容的“泛在教育”演变。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教育将从现有的“以教定学”发展到“以学定教”,从“知识本位”发展到“素养本位”。
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的核心素质包括创造性思维、*性思维、信息处理和沟通技能,这要求基础教育注重培养“更具互动性的人”。因此,教师和家长也需要从知识灌输者、过程控制者转变为“缺点转化师”、“综合评估师”、“实践动议师”、“心灵按摩师”等。